標題:
為什麼五胡會亂華?
發問:
為什麼五胡會亂華? 急需!拜託!
最佳解答:
五胡亂華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多個少數民族大規模南下而造成與漢族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 起因 漢朝以來,就有胡人不斷向中原內地遷徙,逐漸盤踞中國北部地區,勢力不斷壯大。到西晉時期,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渭二水流域,對晉都洛陽形成包圍之勢。在晉惠帝時期的八王之亂以後,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長期以來受到壓迫的胡人趁機起兵作亂。西元304年冬天,氐族部落酉長李雄佔四川省的成都自稱「成都王」;歷史上稱之為「成漢」,是五胡建國而亂華的開始。半年後,匈奴族劉淵在山西省離石縣的左國城自封「漢王」,史稱「漢趙」(第2國)。西元319年,石勒據襄國(河北省邢台縣)自封「趙王」,歷史稱「後趙」(第3國),盤據了華北半壁江山。320年刺史張寔被殺,張茂在西北成立前涼帝國(第4國)。自此先後出現:冉魏、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西燕、後涼、北涼、西涼、北燕、胡夏與北魏等十六國。史稱「五胡十六國」。 337年慕容皝建立前燕帝國(第5國)。350年冉閔殺石鑒,建立冉魏帝國(第6國)。351年苻健在長安建立前秦帝國(第7國),358年苻堅殺苻健三子苻生,重用王猛,376年統一北方,成一大帝國,與晉帝國南北對峙。383年苻堅發動淝水之戰,前秦軍不戰而潰,北方又陷入分崩離析。384年慕容垂稱燕王,建立後燕帝國(第8國)。慕容泓自稱濟北王,建立西燕帝國(第9國)。姚萇自稱萬年秦王,建立後秦帝國(第10國)。385年乞伏國仁建西秦王國(第11國)。386年前秦大將呂光迎回鳩摩羅什,聞知苻堅已亡,建立後涼王國(第12國)。397年禿髮烏孤建立南涼王國(第13國)。397年沮渠蒙遜推舉段業為首領,建立北涼王國(第14國)。後燕慕容德南下滑台,建立南燕帝國(第15國)。400年敦煌李暠叛北涼,建立西涼王國(第16國)。405年譙縱自稱成都王,建立西蜀王國(第17國),此時中原有有九國並立。407年匈奴劉勃勃建立胡夏帝國(第18國),同年七月,慕容雲殺慕容熙,北燕建國(第19國)。直到西元439年北魏拓拔燾消滅北涼王國,統一北方,中原最後僅剩下「南朝」宋帝國與「北朝」北魏帝國,史稱「南北朝」時期,五胡十六國結束。此一期間整個中原地區歷經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長達136年的分裂割據、互相混戰的動蕩時期。 《柏楊版資治通鑑·五胡亂華》曾表示: 「 長達一百三十六年的「五胡亂華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代,沒有幾個中國人能把這個時代弄得清楚。即令是史學家,如果不是專攻「兩晉史」的學者,也同樣弄不清楚。甚至,即令是專攻「兩晉史」的學者,因為傳統治史方法有嚴重缺點的緣故,也說不清楚。 感謝司馬光先生和他的編輯群,把這個最混亂的時代,整理出一個綱要,在浩如煙海的史籍中,《資治通鑑》是唯一的一部,使人對五胡亂華留下深刻印象的巨著。除了《通鑑》,全世界還沒有第二部書,有這麼大的功能。 」 《柏楊版資治通鑑·自毀長城》又提到: 「 再一次的感謝司馬光先生,中國只有這一部書──《資治通鑑》把五胡亂華十九國的關係位置,整理得十分明晰。假使沒有《資治通鑑》,時到今天,恐怕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提供一個輪廓。 」 影響 永嘉之亂以後,中國北方長期陷於戰亂,晉室政權流亡南方,建立了東晉。原先在中原地區的知識分子、農民、手工業者、商賈等也紛紛逃亡到南方,他們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和文化發展,使江南地區日漸富庶和繁華,最終取代中原而成為全國的重心。遷到南方的中原部族與當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種包含江南特質的新興文化;六族(漢、匈奴、鮮卑、羯、羌、氐)之間進行了長期混戰和屠殺,到五胡亂華的後期,除漢族和鮮卑族外,羯、羌、氐、匈奴中的白奴幾乎被完全屠殺殆盡,鮮卑族最終取得政權建立北魏,而在北方取得了政權的胡族,在文化上被逐漸漢化,胡族和漢族的隔閡逐漸消融。這一時期,是華夏各民族大融合的時期,作為在中原具有絕對文化統治地位的漢族同樣吸取了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髓,為隋唐時期的高度繁榮,注入了文化基因。
其他解答: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五胡亂華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多個少數民族大規模南下而造成與漢族政權對峙的時期。「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 起因 漢朝以來,就有胡人不斷向中原內地遷徙,逐漸盤踞中國北部地區,勢力不斷壯大。到西晉時期,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渭二水流域,對晉都洛陽形成包圍之勢。在晉惠帝時期的八王之亂以後,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長期以來受到壓迫的胡人趁機起兵作亂。西元304年冬天,氐族部落酉長李雄佔四川省的成都自稱「成都王」;歷史上稱之為「成漢」,是五胡建國而亂華的開始。半年後,匈奴族劉淵在山西省離石縣的左國城自封「漢王」,史稱「漢趙」(第2國)。西元319年,石勒據襄國(河北省邢台縣)自封「趙王」,歷史稱「後趙」(第3國),盤據了華北半壁江山。320年刺史張寔被殺,張茂在西北成立前涼帝國(第4國)。自此先後出現:冉魏、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西燕、後涼、北涼、西涼、北燕、胡夏與北魏等十六國。史稱「五胡十六國」。 《柏楊版資治通鑑·五胡亂華》曾表示: “ 長達一百三十六年的「五胡亂華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代,沒有幾個中國人能把這個時代弄得清楚。即令是史學家,如果不是專攻「兩晉史」的學者,也同樣弄不清楚。甚至,即令是專攻「兩晉史」的學者,因為傳統治史方法有嚴重缺點的緣故,也說不清楚。 感謝司馬光先生和他的編輯群,把這個最混亂的時代,整理出一個綱要,在浩如煙海的史籍中,《資治通鑑》是唯一的一部,使人對五胡亂華留下深刻印象的巨著。除了《通鑑》,全世界還沒有第二部書,有這麼大的功能。 ” 《柏楊版資治通鑑·自毀長城》又提到: “ 再一次的感謝司馬光先生,中國只有這一部書──《資治通鑑》把五胡亂華十九國的關係位置,整理得十分明晰。假使沒有《資治通鑑》,時到今天,恐怕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提供一個輪廓。 ” 影響 永嘉之亂以後,中國北方長期陷於戰亂,晉室政權流亡南方,建立了東晉。原先在中原地區的知識分子、農民、手工業者、商賈等也紛紛逃亡到南方,他們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和文化發展,使江南地區日漸富庶和繁華,最終取代中原而成為全國的重心。遷到南方的中原部族與當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種包含江南特質的新興文化;六族(漢、匈奴、鮮卑、羯、羌、氐)之間進行了長期混戰和屠殺,到五胡亂華的後期,除漢族和鮮卑族外,羯、羌、氐、匈奴中的白奴幾乎被完全屠殺殆盡,鮮卑族最終取得政權建立北魏,而在北方取得了政權的胡族,在文化上被逐漸漢化,胡族和漢族的隔閡逐漸消融。這一時期,是華夏各民族大融合的時期,作為在中原具有絕對文化統治地位的漢族同樣吸取了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髓,為隋唐時期的高度繁榮,注入了文化基因。 [編輯] 北方十個異族和北方漢族的最後結局 [編輯] 白種匈奴 白種匈奴基本被冉魏政權殺絕。 [編輯] 羯族 羯族基本上被冉魏政權殺絕。羯人餘下幾千人,在鮮卑手下以打仗為業,出了爾朱榮和侯景兩個「人材」,一個差點滅鮮卑,一個殺的江南赤地千里百骨遍地,後為梁將陳霸先滅族.漢人冉閔所建冉魏政權又造成其它各胡損失五分之四. 冉魏滅亡以後: [編輯] 慕容鮮卑 慕容鮮卑,公元369年,王猛殲滅慕容鮮卑五萬余人。公元370年,苻堅又派王猛攻燕,降斬燕軍十萬人。苻堅淝水戰敗後,在關中一次性殺鮮卑人五萬人。 拓拔鮮卑後來一次殲滅十萬慕容鮮卑大軍。慕容垂死後,拓拔鮮卑大舉入侵中原,因為以前詐騙慕容鮮卑投降搞坑殺的事,慕容鮮卑人面對拓拔鮮卑人的進攻,所有的城池都死戰不投降。拓拔鮮卑聯合慕容鮮卑的死敵丁零人攻打慕容鮮卑,它們在中原長期互攻,慕容鮮卑被滅族。留下的幾千人在山東北面一塊地方建了一個小小的南燕,後來劉裕滅南燕時,將這幾千鮮卑人一塊給殺了。 [編輯] 丁零 丁零東漢未內遷到常山,冉魏時期被冉閔大將蘇亥抄了老窩,驅逐出常山周邊地區,後來走投無路去投靠了慕容鮮卑人,丁零族首領翟鼠被封為歸義王。幫慕容鮮卑打敗冉閔後,跟著去鎮守洛陽的慕容垂去河南幫他鎮守河洛一帶。前秦符堅淝水之戰過後,丁零人隨慕垂的鮮卑軍返回河北,幫慕容垂攻打氐族人守衛的鄴城。後來丁零人造慕容鮮卑的反,丁零人一度攻下了慕容垂首都中山,兩族在中原長期互攻,慕容垂一直沒能真正的消滅丁零人,但給予了丁零人沉重打擊,殺了不少人。慕容垂死後拓拔鮮卑聯合丁零人滅了慕容鮮卑,丁零人後來造拓拔鮮卑的反,被滅族。 [編輯] 鐵弗 鐵弗是河套匈奴、鮮卑和其它一些民族混合體。建立過大夏政權,被拓拔鮮卑打敗後,統萬城的十萬鐵弗人全部西遷,在青海被吐谷渾殲滅。 六,氐人,氐人建立前秦後,將四十萬氐人分駐鄴城,洛陽,長安三地, 氐族首領符堅被晉軍打敗於淮水後,這三路氐人都被滅。洛陽的氐人遇到了鮮卑人慕容沖等人的部隊,這夥鮮卑人以殺人和吃人為樂,洛陽的十多萬氐人被他殺光(關中的鮮卑人還打算勾結他們,一向寬大的符堅為了報復鮮卑,殺關中五萬鮮卑人。長安的氐人在符堅和其子的帶領下與姚萇及其後來的兒子帶領的羌人長期混戰,被殺光。鄴城的八萬氐人與慕容垂等長期作戰,損失了不少人.後慕容垂為「報答」符堅,「網開一面」放了鄴城餘下的氐人回去,便他們在回去的路上遇上慕容垂沖的鮮卑軍,不是被殺就是被當作軍糧吃掉.跑回去的數千人和符堅的兒子後來為羌人所害。 [編輯] 羌人 羌人在關中的羌人在與氐人前秦勢力的混戰中被殺的差不多了,姚襄的兒子跑回隴西的羌人發源地才又號召了五萬羌人打進關中,經過長期的戰爭,後來姚萇的兒子殺死了符堅的兒子,建立後秦.但最後羌人也在戰亂中也被基本滅族。 [編輯] 高麗人 高麗人入侵遼河以東漢人地盤的高麗人與當地漢人及一些朝鮮半島上的土著民族溶合成為今天的朝鮮族。 拓拔鮮卑統一北方後: [編輯] 烏桓 烏桓,以及其它各族的殘餘雜胡之類,命運很悲慘。被調往河南山東等漢人多的地方幫助維護拓拓鮮卑人的統治,打時常被拓拔鮮卑當作步兵沖前鋒送死,鮮卑騎兵則在後面督戰。攻城時,則拿他們去填護城河,如在攻打劉宋一座堅城時,拓拔鮮卑人寫信給劉宋的守將,告訴他把這些民族都殺光,也不關我們鮮卑人的事,相反能幫助我們減少叛亂,鮮卑人驅使這些民族去攻城,據說最後屍體填來和城牆一樣高。 [編輯] 拓拔鮮卑 拓拔鮮卑是統治北方的基本上只留下一個拓拔鮮卑。拓拔鮮卑初年,只有十萬人左右,五胡亂華初,拓拔鮮卑部族中接納了數以十萬計的中原漢人難民。強盛起來,建立北魏後,又一次將漢人十萬遷往北方六鎮,這些漢人被大量鮮卑化。 北魏孝文帝對鮮卑實行漢化,但隨後的皇帝卻搞胡化,很多人又改回鮮卑姓,甚至有漢人改穿鮮卑服。一些漢人也有搞胡化,如北齊皇帝高歡,原本是漢人,後推行胡化。後來北魏分為東西魏再到北周北齊,兩方各有十萬鮮卑人左右。在年年征戰中,大部份死於戰亂,如北周攻北齊時,北周的十萬鮮卑子弟一次就戰死七萬多人。真正意義上的拓拔鮮卑人少之又少了。 鮮卑人大都戰死後,胡朝迫不得以開始起用漢軍,這為後來的楊堅滅胡,隋唐建立創造了條件。 鮮卑人真正溶入漢族的很少,鮮卑史稱白虜,承顯性基因。現在山西有這樣的鮮卑村,與漢人溶合千年後,後代仍長的和漢人不一樣,但人數極少。 [編輯] 北方漢人 北方漢人北方漢人恢復增長,成為北方漢人的主體,不可避免的的溶入了一點北方胡族的血統,但這是極少數,不足百分之一。 明初北方的大換血再次影響到北方漢人的血統。 元末明初,結束戰亂後的北方人口損失嚴重,赤地千里無人煙。 明政府向北上各地移民,主要為江南漢人和山西人. 當時的山西人,為元朝時強遷到山西的河南人後代,血統上是純正的漢人,元未明初的戰亂山西人口損失相對較小。明政府將山西人作為一個移民的重點; 明朝多次組織由南方向北方移民,如洪武大移民,一次就移江南漢人八十萬到北京及其周邊。 青海寧夏漢人基本上全是明初江南的移民後代。另外,明政府統治時,還大量遷四川人、雲南人到山東遼東一帶。 還遷移江西、廣東的客家人到北方,陝甘地區受外界影響小的地區現在還有客家人的村寨,客家人的祖先大部分是五胡亂華時南遷的漢人。以上的南方移民和元初強遷到山西的河南人,及殘留在北方各省的極少數漢人,成為了今天北方漢人的主體。A9A3995907B431A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