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三國魏國將領

發問:

于禁 樂進 王雙 各有哪些輝煌戰績? 三國志或三國演義都可以(請註明) 謝謝~~~

最佳解答:

樂進投效於曹操,被遣回所屬郡募兵,募得千多人,歸還後升軍假司馬、陷陳都尉。193年,呂布乘曹操東征徐州時,偷襲兗州,曹操立即還擊呂布,樂進戰張超於雍丘、橋蕤於苦時,都有先登之功,被封廣昌亭侯。後來,征張繡於安眾,圍呂布於下邳,更打敗其副將,擊眭固於射犬,攻劉備於小沛,樂進皆有參加,並為其中一個破兵之將,被拜為討寇校尉。 之後,曾渡河攻獲嘉,歸還不久,於200年跟隨曹操參加官渡之戰,奪勇力戰,斬殺袁紹將領淳于瓊。後再隨軍進攻袁紹之子袁譚與袁尚於黎陽,斬殺敵方大將嚴敬,獲加許行遊擊將軍。另一方面消滅黃巾餘黨,平定樂安郡。隨軍圍鄴,城破後,再攻袁譚於南皮,最先從東門入城。袁譚被打敗,率軍攻雍奴,攻克。206年,曹操表漢獻帝,升樂進為折衝將軍。 樂進率軍征高幹,由北道進逼上黨,到達城後。高幹等退守壺關,樂進連連多戰斬殺敵人。高幹退關堅守不出,曹操親自出征,城破。曹操征管承,軍至淳於,派樂進與李典同擊。管承敗走,逃入海島,海濱平定。後因荊州未定,被遣屯軍於陽翟。平定荊州後,駐守襄陽,魏書記此時曾擊退關羽、蘇飛,讓南郡等蠻夷皆詣降服。卻又有事實上為樂進南征,而在青泥數度敗給關羽,潰師還軍的記錄。後不久又討劉備手下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皆戰勝。後與張遼、李典一起駐屯合肥(詳見合肥之戰),增食邑五百,併合前所封至一千二百戶。因樂進多次立功,再多分五百戶,封一子列侯;進遷為右將軍。218年逝世,諡為威侯。 特徵 樂進容貌短小,作戰勇猛,因膽烈跟隨曹操,多次有先登之功 家庭 子 樂綝,樂進之子。果斷勇敢,有樂進之風,官至揚州刺史。諸葛誕叛亂時被殺,追贈衛尉,諡為愍侯。 孫 樂肇,樂綝之子。 評價 三國志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郃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鑒其行事,未副所聞。或注記有遺漏,未如張遼、徐晃之備詳也。」 曹操表樂進、于禁、張遼:「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 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巨平(今中國山東省泰安)人,中國漢末、三國時代的武將。 初期為曹操部下的軍司馬。參加曹操大部分主要的爭霸戰爭,由陷陳都尉、偏將軍、虎威將軍不斷晉陞。而且是名勇猛、清廉,但並不高傲的武將,不過,對待部下有嚴厲的一面。昌豨復叛,遣于禁征討。于禁急攻昌豨,昌豨與于禁有舊,向于禁投降。諸將皆以為昌豨已降,當讓曹操處置,于禁曰:「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自臨與昌豨決別,隕涕而斬之。當時曹操軍在淳於,聞而歎曰:「豨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 219年,關羽攻進襄陽的時候,與龐德一起作為援軍出征,在關羽軍的攻勢之下大敗,于禁向關羽投降,龐德則被關羽捉住。這個時候,龐德貫徹對曹操忠義的承諾被關羽殺害。曹操說:「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及龐德邪!」之後,孫權奪取了荊州,生擒關羽,獲其眾,于禁留在東吳。曹丕即位,孫權稱臣,遣于禁回魏國。孫權屬下虞翻,主張對沒能貫穿忠義的人殺死,不過孫權沒有採納。 于禁回魏後,等待于禁返回的卻是來自其他人的嘲笑。當時于禁的鬍鬚和頭髮都雪白了,臉又消瘦。曹丕表面上對于禁表示安慰,任命他為安遠將軍。曹丕還命人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于禁見到後,便因為覺得丟臉和生氣而得病死去。 謚號是厲侯,厲字帶有災禍的意味。曹丕在于禁死後嘲笑他,被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批評,認為曹丕的行為不是一個君主的所為。

其他解答:A9A3995907B431A4
arrow
arrow

    ttltlp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